2025年9月22日,央视和新华社联合放出了震撼人心的画面,在中国海军福建舰的甲板上,伴随着歼-35战机借助电磁弹射系统强大的推力,一路如离弦之箭般从“福建舰”的甲板上呼啸升空,几秒之间就完成加速,直冲云霄。
这个时刻,不只是显示出福建舰的核心战斗力完全成形,更代表中国正式跨入了“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的世界顶级航母阵营,成为全球首个把这套组合推出实战的国家。
相较于歼-35腾空而起的壮观场面,美海洋舰队博物馆里的福特号航母电磁弹射系统依旧陷在故障频发和预算超支的泥潭里苦苦挣扎。这样的对比明显说明,中国海军已经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行,再到部分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完全不同凡响。
电磁弹射的腾空起降
2025年9月22日,福建舰甲板上的歼-35隐身舰载机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电磁弹射器的强力推送下,几秒钟内就完成了加速,然后直冲云霄,迎风飞升。
这架涂着海军灰的战机,完成了绕舰飞行和模拟拦截等任务后,顺利地降落在福建舰的阻拦索上,整个流程顺畅自然。
这次顺利起降的表现,意味着福建舰已经具备了搭载固定翼隐身舰载机的实战水平,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和隐身舰载机配合技术的国家。
歼-35这次亮相可不是偶然的,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和海军装备体系深度融合的结晶,歼-35并不只是简单照搬陆基隐身战机的设计路线,而是一开始就以舰载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优化调整。
它的气动布局兼顾了高机动性和低可探测性,机身用上了先进的复合材料和隐身喷涂,折叠机翼的设计也挺巧妙,完美解决了舰载空间有限的问题,不光保证了远洋作战需要的油箱容量,还能在狭窄的甲板上快速调度。
这次在福建舰上的测试,还验证了歼-35跟舰上的电磁弹射系统配合得挺顺畅,电磁弹射器可以根据战机的重量灵活调节弹射力度,不光能减少对机身结构的损伤,还能让歼-35在满油满弹的情况下顺利起飞,大大提高了单机的战斗效率。
据中国海军官方透露,这次测试中,歼-35 一天之内完成了12架次的起降训练,既有白天也有夜间,还应对了各种复杂气象条件,故障率为零,表现出相当高的可靠性。
八年的“原地踏步”
与福建舰和歼-35 突飞猛进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福特”号航母长达8年的原地踏步。
2017 年 7 月,“福特” 号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美军新一代核动力航母,它曾被寄予“引领全球航母发展”的厚望,配备了电磁弹射器、先进拦阻设备、双波段雷达等13项“革新性”技术。
到 2025 年 9 月,“福特” 号还没有完全建成实战能力,连美军自己对“初始作战能力”的评估都没及格。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2025 年 8 月公布的报告指出,“福特” 号的电磁弹射器在过去 8 年的试验里,平均每 400 次弹射就会出点毛病,远没达到美军预设的 “4166 次都没事” 目标。
2024 年,在大西洋的一次训练中,“福特” 号因为电磁弹射器出问题,导致 4 架 F-35C 舰载机无法正常起飞,不得不返航修理,也耽误了原本安排的部署任务。
“福特” 号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的可靠性上,它用的电磁弹射器是中压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路线挺复杂,关键部件比如储能飞轮和电力电子模块的耐用性也不够好。
据美军的数据,这款弹射器在负载很重的时候,电力模块出问题的概率高达15%,每次修理都得拆掉甲板设备,花上好几天时间。
先进的拦阻设备也存在挺头疼的问题,它的液压缓冲系统老是漏油,结果在舰载机着舰的时候拦阻索的拉力不稳,2023 年还发生过一次 F-35C 着舰时拦阻索断裂的事情,导致战机冲出甲板,飞行员也挨了伤。
另外,“福特”号的双波段雷达虽然宣称“能同时追踪几百个目标”,但在实际测试时,经常因为软件漏洞出现目标误判,只能依靠护航舰的雷达帮忙,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中国军备的战略跃迁
这8年里,“福特”号的预算一直在超支,但战斗力还是没啥起色,美军当初为“福特”号定的造价是105亿美元,到2025年,总投入已经飙升到了137亿美元,额外的32亿美元基本都用在了核心设备的维修和改造上。
更让人觉得尴尬的是,“福特”号的部署安排屡屡被推迟——最初打算在2018年开始首次海外部署,结果一直拖到2022年才实现,那次出访也仅仅持续了5个月,期间根本没参加什么实战行动,主要就是靠港访问和联合训练打发时间。
要说反差挺大的,福建舰从2022年下水到2025年实现舰载机起降,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中间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技术问题,预算也严格按照计划来控制,充分展现了中国军工体系高效稳定的研发实力。
原本美军打算用F-35C当作“福特号”航母的主要打击武器,可没想到平台不太匹配,不得不又回头用老一代的尼米兹级航母,这“新机搭老舰”的组合,暴露出美国在更新大型主战装备时,战略上有点跟不上节奏。
要比的话,中国搞定福建舰和歼-35的同步研发、同步试验、同步建成战斗力,算是真正做到了“新舰新机一块儿来”,这也体现出他们在体系配合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牛逼水平。
歼-35和福建舰的配合,意味着中国海军的战略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仅仅是战斗力的增强,更反映出国家战略意志的决心。
以前,中国的航母主要搞定近海防御和区域拒止的任务;而现在,随着远程打击、隐身突防和体系化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航母战斗群已经可以在西太平洋甚至更远的海域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了。
航母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背后可说有着强大的造船产业、航空科技水平、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后勤保障体系的支撑。
福建舰的顺利建成,表明中国已经拥有自主打造现代远洋海军的实力,不再受到外部技术限制或地缘政治压力的束缚。
当歼-35划破天际,它不仅是飞行的轨迹,更代表着一个民族迈向海洋文明的象征。在当今国际安全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拥有一支强大而值得信赖的远洋海军,成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抉择。
结语
福建舰甲板上腾空的歼-35,就像这个时代最贴切的注脚般存在。当技术不断升级,垄断不再成为阻碍,军事上的创新也突破了过去的单极局限,那所谓的世界第一荣耀,终究会失去神话的光环。福特号八年的停滞,也不算是什么项目延期,而是旧秩序在适应新局面的阵痛期。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舰载机比拼,早已不只是武器性能的较量,更变成了两种发展路线的终极较量,是坚持那种靠不断修补来维系霸权幻想,还是通过开放创新来重新定义海洋规则?
江南配资,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免息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