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冲突的爆发,让中俄再次意识到了核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中俄带头表示,同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东南亚地区无核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带头签署这一条约,主要目的就是要筑牢地区安全屏障,从根本上遏制核扩散的风险。
(菲防长特奥多罗)
东南亚现在虽然无核武器国家,但美国近年来不断在菲律宾部署武器,菲方也试图引入更多的美军武器,这种现象就有可能打破地区战略平衡。中国若是率先签署条约,便可以先发制人,通过法律形式来约束其他核大国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防止该地区沦为大国核博弈的前沿阵地。
然而,就在中方刚刚做出让步之际,得寸进尺菲方这边,对中方提出了更加过分的要求。
菲防长特奥多罗是这样说的,自己并不相信中国做出的承诺,如果东南亚要实现无核武器化,那么中国就得带头,先让自己实现无核化。
展开剩余77%这已经不是特奥多罗第一次发表类似言论了,在去年他就曾“呼吁”中方,希望中方能放弃自己的核武器。
对于菲律宾来说,其如今对中方提出这一要求,本质上是对条约宗旨的刻意歪曲,更是在偷换概念。
首先其混淆的是“地区无核化”和“全球核裁军”的范畴。
《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核心,是约束东南亚地区国家不发展、不拥有核武器,并要求外部核大国承诺不对该地区使用核武器。中国作为签署议定书的非东盟国家,承诺的是“不对东南亚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而不是放弃自身的核武器。
其次,它还颠倒了“无核区责任”与“核大国义务”的逻辑。
条约规定东盟国家需承担“区内无核化”的主体责任,而中国等核大国的义务,是“尊重该区地位并提供安全保证”。菲方将责任反推给中国,相当于是自家院子立了禁止停车的标识,却要求隔壁邻居先卖掉汽车,本质是逃避自身作为东盟成员国的条约义务,转而将矛头指向外部国家。
(美菲同意将堤丰中导系统无限期留在菲律宾北部)
最后,中国已经是当前世界上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了,且始终推动全球核裁军进程。但菲方刻意忽略中国在核不扩散领域的建设性角色,反而以道德绑架式要求来转移焦点。
此外,菲方让中国带头实现无核化,其战略目的其实不难猜测。
一是要配合美国战略,为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打掩护。美国至今未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却在菲律宾拥有苏比克湾、克拉克基地等军事设施,并部署了“堤丰”中导系统。现在菲方要求中国先弃核,实则是为美国在东南亚的核威慑存在洗白,通过制造所谓“中国核威胁”的伪命题,来掩盖美军将菲律宾变为核前沿的风险。
二则是干扰中国和东盟的安全合作进程。中国带头签署条约,本是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深化地区安全互信的举措,而菲方的无理要求,试图制造的是“中国不配合地区规则”的假象,破坏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共识。最终实现在东盟内部制造分裂,削弱中国通过条约建立的政治信任的目的。
在冷战期间,东南亚就曾是美苏军事对峙的前沿,当时美国就曾在菲律宾苏比克湾、越南金兰湾等地的军事基地,均部署了核能力,而越南战争的核阴影,更让地区国家深刻意识到了充当大国棋子的危险。
如今条约内容通过明确禁止缔约国发展核武器、要求核大国承诺“不使用、不部署”,从根本上切断了东南亚成为核冲突牺牲品的可能性。如条约议定书第四条明确禁止核大国在东南亚运输或部署核武器,直接针对的就是美国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若条约全面生效,美国此类军事行动将丧失合法性,东盟国家可借此联合抵制外部核威慑。
(核武器)
所以对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所有东盟国家来说,这份条约称得上是他们的“保命符”,如今中方作为核大国率先签署议定书,向东盟释放了安全提供者的善意,菲方反而得寸进尺提出更过分要求,着实有点不知好歹了。
对于中方来说,从我们拥有核武器开始,就始终坚持三个绝不的原则,即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绝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最低水平。且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核威慑已经成了大国维持战略平衡的最后防线,一旦我们放弃核力量,周边类似菲律宾这样依赖外部军事同盟的国家,将更激进地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美国等核大国也将借机强化对华军事施压,破坏亚太安全格局。
所以,如我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的核政策服务于自卫目的,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放弃核威慑等同于将国家安全主动权交给他人,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能接受的。
同时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更应该认清,真正的安全保障,来自对国际法的尊重与大国间的战略平衡,而不是追随某一国家的单边诉求,破坏地区稳定的根基。
发布于:山西省江南配资,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免息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